快递送至家门口时,收件人会收到手机的自动提示;就算家里没人,吸尘器机器人也会按部就班地工作……自动化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引人深思:人类与人工智能技术之间的关系将何去何从?人工智能将如何塑造我们的物理、人工和自然环境?
上海纽约大学交互媒体艺术学(IMA)艺术副教授Stavros Didakis,作为国际艺术家、研究者及学者,一直致力于探索与人机关系相关的创作。
2022年秋季学期,Didakis教授负责教授数字媒体技术(交互媒体艺术)专业毕业设计课程,以及一门选修课“响应式环境:设计具有感知能力的交互智能空间”。多年来,Didakis教授为学生提供了在课外乃至上海各大艺术空间展示在校作品的机会。在他的指导下,上纽大的学生们曾用原创作品点亮浦西第一高楼,也曾多次在校外美术馆办展,在疫情之下仍排除万难,于2022年春季学期成功举办了交互沉浸式虚拟景观线上作品展。
Didakis教授向我们介绍了由通用智能机器人公司非夕(Flexiv)赞助的作品“Xenoforms”(编者译:异形),并分享了用体验式学习法提升教学质量的经验。
您目前正开展什么项目?
我目前的研究重心是建筑和人机共生,通过创建艺术作品、开发计算系统,探索个中奥秘。小到构成家庭的分子合成,大到城市内的大型基建,我们通过一些基础设施便能探讨其中的技术转移和感知转变,而关于此类基础设施的建设正是我感兴趣的研究话题。
Xenoforms(词根“xeno”派生自希腊语“ξένο”,意为“异质”“外来”)是机器生成的合成原型,旨在发挥增强实体的作用,通过变异扩张完全控制宿主构架。这种现象与寄生物在宿主体内或体表寄居时经常采用的策略相似。如图所示,该作品让我们化身实验室研究员,观察人工智能体永不停歇地探索识别那些可成功实现建筑增强的“最佳宿主”的形态和属性
不熟悉人工智能艺术作品的观众应当如何理解您的作品“Xenoforms”?
“Xenoforms”由一个七轴机械臂、多个机器生成和3D打印的寄生型设计作品、实时可视化超声系统、定制的软件和通讯应用程序,以及机器学习生成的图解和注释组成。
作品呈现了计算系统在设置与实现自定目标的过程中那些符合预期的时刻,使我们思考物体、生物有机体、合成技术和人工智能体之间应该形成怎样的共生条件。作品为观众们提供了一种视角,使其有机会“看到”机器人系统只专注于一项任务,即从周围的大量物体中寻找最合适的宿主。其间,机器人系统似乎因无法完成任务表现出沮丧和绝望,不久后又会重振旗鼓,继续向既定目标努力。系统就像希腊神话中被神惩罚的西西弗斯,陷入无限循环,周而复始地劳作。
因此,作品“Xenoforms”虽使用了大量的实验性或前沿性技术,却与哲学中亘古不变的话题直接相关,引发我们深思人工智能个体的行为与人性需求和欲望间的相似之处。
您的作品对未来有哪些预示?
计算和通信技术无处不在,让自动化渗透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第五次工业革命的临近,我们将见证有机、物理和数字系统的高度整合。强大的人工智能、认知计算、机器人技术和合成材料的结合将重塑我们的世界观。这些人工智能体可以自我定义并设定目标,作品提醒我们去思考与之共生的可能性。
身为一名用新兴技术创作的艺术家,您会怎样教学?您为何认为体验式学习法非常重要?
在创作“Xenoforms”这类作品时有四个重要阶段:情境化(基于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概念化、实施和展示。知道各个实践阶段“是什么、怎么做、为何做及什么时间做”至关重要。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教授选修课时常常遵循的方法和结构,旨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创意和批判性思维是如何与科技实践和发展方法融合的,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创作出有思想、有影响力的原创作品。
课外教学(和实践)也很重要。过去几年里,我为学生创造了一些展示原创作品的机会,如让他们在上海巨幕LED屏上展示作品,或在各大展馆办展,或运用前沿开发实践和硬件资源创作沉浸式视听作品,或参加学术会议和国际展览。
从直接经验中汲取知识显然是卓有成效的,我坚信,体验式学习法可以让学生在多个方面受益。这不仅使我们能够批判性思考,将所学付诸实践,还可以增强我们的协作能力,鼓励我们承担起自己学习和实践的责任。
我强烈建议学生们继续把握这些机会,丰富个人履历,为未来求学深造和在创意产业求职做好准备。
您即将开展的研究项目有哪些?
我目前有几个项目正在进行中,其中一个是作品“Xenoforms”的扩展版本,当中新增了物理装置、计算及媒体开发(如认知计算、多模态融合、预测系统等)。还有一个项目是专注于开发人类和人工智能系统之间的共创策略。
--
欲了解更多上纽大教授的研究动态:
研究动向 | Almaz Zelleke探索全民基本收入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