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者”哲学大家彼得·辛格教授到访上纽大,与师生共话饮食伦理

petersinger

10月28日,普林斯顿大学Ira W. DeCamp生物伦理学荣休教授、被誉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在世哲学家”彼得·辛格(Peter Singer)到访上海纽约大学。师生在享用纯素午餐的同时,与辛格教授就道德哲学、动物伦理和多物种关怀等议题展开对话。

辛格教授在介绍饮食伦理时说:“饮食的伦理常被忽视,但我认为,人类食素,会减少更多伤害。”

辛格教授以其1975年的著作《动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和2009年的著作《你能拯救的生命》(The Life You Can Save)享誉全球。前者推动了现代动物权利运动,后者提倡全球减贫,至今影响深远。

在上纽大的讲座是辛格教授在中国为期三周巡回演讲的一站。此次中国之行,他在国内多所顶尖大学就功利主义的基础与应用、动物道德和饮食伦理等主题开展22场讲座。

 

Chancellor Tong Shijun commenting and posing questions following Professor Singer’s talk.
辛格教授围绕饮食伦理,发表演讲




 
演讲开头,辛格教授对物种主义提出了质疑,倡导不同物种的平权。他指出,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每年约有2000亿只脊椎动物被屠杀,然后出现在人类的餐桌上,这还不包括鱼类。他向大家展示了畜牧环境的图片。图中,动物在工厂化养殖中遭受了残酷的待遇,他希望以此引起大家对这类现象的重视。除此之外,肉类和乳制品产业对环境亦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反刍动物产生的甲烷排放,加剧了全球变暖。

辛格教授还为大豆和米饭“正名”——它们的可用蛋白质含量高于肉类。许多与会者感到惊讶,有现场观众认为纯素食有一定的挑战,辛格教授建议他们做“有效的减肉主义者”,减少食肉,减轻伤害。

辛格教授演讲结束后,上纽大校长童世骏在对谈环节提出了几个问题。作为伦理学和道德哲学专家,童校长引经据典,借鉴中西方哲学思想,从美国心理学家迈克尔·托马塞洛(Michael Tomasello)的《人类认知的文化起源》(The Cultural Origins of Human Cognition),到理学大师王阳明的《大学问》,抛出的问题引人深思:“从功利主义角度来说,人类对动物义务的非功利主义辩护是否更合理?”“有些研究强调智人独特特征,而非强调人类与非人类动物之间的道德连续性,该如何看待这类发现?”

 

Chancellor Tong commenting following Professor Sing's talk
辛格教授的演讲后,童校长发表评论并提问



 
对此,辛格教授承认语言的重要性,并将语言视为一种独特的人类特征,同时也强调我们与其他动物的相似性。

他说:“我们认识到,人类和动物有许多共同点。例如,母牛与小牛分离时的痛苦,和母亲被迫与年幼的子女分离时的痛苦是相通的。我认为,这些共同点足以说明,己所不欲,勿施于‘物’。”

组织此次活动的上纽大环境学助理教授李逸飞表示,辛格教授的讲座对学生们来说机会难得。“辛格教授研究的影响力已辐射到学术界之外,成为全球环保主义运动的理论知识源泉,推动我们基于对自身道德责任的理解,改变饮食方式,重塑我们与动物的关系,调整食物选择。在保护动物权益,以及动物权益与我们饮食的关系方面,中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让下一代参与其中,就此议题发声,从而改变世界,非常重要。”